使用亚磷酸酯类抗氧剂改善聚氨酯胶黏剂的加工稳定性​

使用亚磷酸酯类抗氧剂改善聚氨酯胶黏剂的加工稳定性​ 引言​ 聚氨酯胶黏剂凭借其出色的粘结性能、良好的柔韧性以及对多种材料的广泛适用性,在众多工业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从建筑行业的结构粘结,到汽车制造中...

使用亚磷酸酯类抗氧剂改善聚氨酯胶黏剂的加工稳定性
引言
聚氨酯胶黏剂凭借其出色的粘结性能、良好的柔韧性以及对多种材料的广泛适用性,在众多工业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从建筑行业的结构粘结,到汽车制造中的零部件组装,再到包装领域的材料复合,聚氨酯胶黏剂的身影随处可见。然而,在其加工过程中,由于高温、机械剪切等因素的影响,聚氨酯胶黏剂容易发生氧化降解,导致性能劣化,这给其生产和应用带来了诸多挑战。亚磷酸酯类抗氧剂作为一类重要的抗氧剂,能够有效抑制聚氨酯胶黏剂在加工过程中的氧化反应,提升其加工稳定性,从而保障产品质量,延长使用寿命。深入研究亚磷酸酯类抗氧剂在聚氨酯胶黏剂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聚氨酯胶黏剂概述
化学结构与特性
聚氨酯(PU)是由多异氰酸酯与多元醇反应生成的聚合物。其化学结构中含有氨基甲酸酯基团(-NH-COO-),这种独特的结构赋予了聚氨酯胶黏剂一系列优异的性能。在分子层面,聚氨酯分子链中软段和硬段的组成及分布对其性能有着显著影响。软段一般由聚醚或聚酯多元醇构成,赋予胶黏剂柔韧性和低温性能;硬段则由二异氰酸酯和小分子扩链剂形成,提供刚性和强度。通过调整软段和硬段的比例及种类,可以制备出具有不同性能特点的聚氨酯胶黏剂,以满足各种应用场景的需求。例如,在需要高柔韧性的皮革粘结应用中,可适当增加软段比例;而在对强度要求较高的金属结构粘结中,则可提高硬段的含量。
加工过程中的问题
在聚氨酯胶黏剂的加工过程中,如混合、搅拌、挤出、涂布等环节,常常会面临高温和机械剪切的作用。高温环境下,聚氨酯分子链中的弱键,如氨基甲酸酯键、醚键等,容易发生断裂,产生自由基。这些自由基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分子链的降解和交联,使胶黏剂的分子量分布变宽,粘度发生变化,粘结性能下降。机械剪切力同样会对聚氨酯分子链造成破坏,加剧自由基的产生,进一步加速氧化降解的进程。此外,加工过程中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也为氧化反应提供了条件。氧化降解不仅影响胶黏剂的加工性能,如导致加工过程中的流动性变差,难以均匀涂布,还会降低其最终产品的性能,如使粘结强度降低、耐老化性能变差等,严重影响聚氨酯胶黏剂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使用寿命。
亚磷酸酯类抗氧剂介绍
作用机理
亚磷酸酯类抗氧剂在聚氨酯胶黏剂中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发挥抗氧作用。首先,亚磷酸酯可以作为氢供体,与聚氨酯分子链在氧化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发生反应,将自由基转化为较为稳定的化合物,从而终止自由基链式反应。其反应机理如下:亚磷酸酯(R1O)3P 中的 P-H 键具有一定的活性,能够提供氢原子与自由基 R・结合,生成 RH,同时亚磷酸酯自身转化为亚磷酸酯自由基(R1O)3P・。而(R1O)3P・相对较为稳定,不易引发新的自由基链式反应。其次,亚磷酸酯还能与聚氨酯胶黏剂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过氧化物发生反应,将其分解为稳定的醇类和磷酸酯类化合物,从而避免过氧化物进一步分解产生自由基,起到抑制氧化反应的作用。其与过氧化物 ROOH 的反应过程为:(R1O)3P + ROOH → (R1O)3PO + ROH,通过这种方式,亚磷酸酯有效地切断了氧化反应的循环,保护了聚氨酯分子链免受氧化降解的破坏。
常见类型与产品参数
常见的亚磷酸酯类抗氧剂有多种,以下列举几种典型的产品及其主要参数(表 1):

抗氧剂名称
化学结构简式
外观
熔点 (℃)
磷含量 (%)
溶解性
亚磷酸三苯酯(TPP)
(C6H5O)3P
白色至淡黄色片状结晶
50 – 54
10.3
不溶于水,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亚磷酸三 (2,4 – 二叔丁基苯基) 酯(168)
C42H63O3P
白色结晶粉末
183 – 186
5.6
不溶于水,溶于苯、甲苯等有机溶剂
双 (2,4 – 二叔丁基苯基) 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626)
C33H48O6P2
白色结晶粉末
163 – 167
10.8
不溶于水,溶于芳烃、脂肪烃等

亚磷酸三苯酯(TPP)是一种较早应用的亚磷酸酯类抗氧剂,其分子结构中含有三个苯氧基,在聚氨酯胶黏剂体系中具有一定的相容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氧化反应。亚磷酸三 (2,4 – 二叔丁基苯基) 酯(168)由于分子中引入了二叔丁基苯基,增加了空间位阻效应,使其抗氧化性能得到显著提升,在高温加工环境下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双 (2,4 – 二叔丁基苯基) 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626)则具有独特的分子结构,含有两个亚磷酸酯基团和季戊四醇骨架,其抗氧化效率高,且与聚氨酯胶黏剂的相容性良好,能够在多种聚氨酯体系中发挥有效的抗氧作用。
亚磷酸酯类抗氧剂改善聚氨酯胶黏剂加工稳定性的研究
对热稳定性的影响
大量研究表明,亚磷酸酯类抗氧剂能够显著提高聚氨酯胶黏剂的热稳定性。通过热重分析(TGA)等手段对添加不同含量亚磷酸酯抗氧剂的聚氨酯胶黏剂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图 1),未添加抗氧剂的聚氨酯胶黏剂在加热过程中,随着温度升高,质量损失迅速增加,表明其分子链发生了严重的热氧化降解。而添加了适量亚磷酸酯抗氧剂(如 168)的聚氨酯胶黏剂,质量损失速率明显减缓,起始分解温度显著提高。例如,当添加 1% 质量分数的 168 抗氧剂时,聚氨酯胶黏剂的起始分解温度从原来的 250℃提高到了 280℃左右,这表明亚磷酸酯抗氧剂有效地抑制了热氧化反应,保护了聚氨酯分子链,使其在高温加工过程中更不易发生降解,从而提高了胶黏剂的热稳定性。
对机械稳定性的影响
在聚氨酯胶黏剂的加工过程中,机械剪切力会对其性能产生影响,而亚磷酸酯类抗氧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机械稳定性。研究人员通过模拟实际加工过程中的机械搅拌条件,对添加和未添加抗氧剂的聚氨酯胶黏剂进行机械剪切实验,并对比其粘度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表 2),未添加抗氧剂的聚氨酯胶黏剂在机械剪切作用下,粘度迅速上升,这是由于分子链在剪切力作用下发生降解和交联,导致体系粘度异常变化,影响加工性能。而添加了亚磷酸酯抗氧剂(如 626)的聚氨酯胶黏剂,在相同的机械剪切条件下,粘度变化相对较小,能够保持较为稳定的加工流动性。这说明亚磷酸酯抗氧剂能够减少机械剪切力引发的自由基产生,抑制分子链的降解和交联反应,维持聚氨酯胶黏剂在加工过程中的机械稳定性,确保其能够顺利进行加工操作。

抗氧剂添加情况
初始粘度 (mPa・s)
机械剪切 10 分钟后粘度 (mPa・s)
粘度变化率 (%)
未添加
500
800
60
添加 0.5% 626
520
580
11.5

与其他助剂的协同作用
在聚氨酯胶黏剂体系中,亚磷酸酯类抗氧剂通常与其他助剂如受阻酚类抗氧剂、光稳定剂等协同使用,以达到更好的稳定效果。亚磷酸酯与受阻酚类抗氧剂之间存在协同效应,受阻酚类抗氧剂主要通过提供氢原子来终止自由基链式反应,而亚磷酸酯则侧重于分解过氧化物,两者结合能够在不同阶段抑制氧化反应。研究表明,当将亚磷酸酯 168 与受阻酚抗氧剂 1010 以一定比例复配添加到聚氨酯胶黏剂中时,其抗氧化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其中一种抗氧剂。在热老化实验中,添加复配抗氧剂的聚氨酯胶黏剂的拉伸强度保持率比单独使用 168 或 1010 时分别提高了 15% 和 10% 左右(图 2)。此外,亚磷酸酯抗氧剂与光稳定剂协同使用,能够在提高聚氨酯胶黏剂加工稳定性的同时,增强其耐光老化性能,使其在户外应用等场景中表现出更好的耐久性。
应用案例分析
案例一:建筑行业聚氨酯密封胶
在建筑行业中,聚氨酯密封胶常用于建筑物的缝隙密封,对其加工稳定性和长期性能要求较高。某密封胶生产企业在生产聚氨酯密封胶时,原配方在加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粘度波动大、产品质量不稳定的问题。通过引入亚磷酸酯类抗氧剂 626,并对配方进行优化调整,有效地改善了加工稳定性。在加工过程中,密封胶的粘度变化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能够顺利进行挤出涂布等操作。经过实际工程应用测试,使用添加了 626 抗氧剂的密封胶的建筑物缝隙,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密封性能良好,未出现明显的开裂、老化等现象,其使用寿命较未添加抗氧剂的产品延长了约 20%,提高了建筑密封工程的质量和可靠性。
案例二:汽车内饰用聚氨酯胶黏剂
汽车内饰件的粘结需要聚氨酯胶黏剂具备良好的加工稳定性和环保性能。某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在生产汽车内饰用聚氨酯胶黏剂时,面临着加工过程中胶黏剂易发黄、粘结强度下降等问题。通过采用亚磷酸酯类抗氧剂 TPP 与受阻酚抗氧剂复配的方案,并优化加工工艺,成功解决了这些问题。在加工过程中,胶黏剂的颜色稳定性得到显著改善,发黄现象明显减少。同时,产品的粘结强度在经过高温、高湿等模拟汽车使用环境的测试后,保持率从原来的 70% 提高到了 85% 左右,满足了汽车内饰件对胶黏剂性能的严格要求,提升了汽车内饰的装配质量和美观度。
环保与安全考量
环境影响
亚磷酸酯类抗氧剂在正常使用和加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多数亚磷酸酯类抗氧剂在自然环境中能够逐步降解,不会在环境中大量积累。然而,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仍需注意合理控制其排放,避免对水体、土壤等造成污染。例如,在抗氧剂生产企业的废水处理过程中,应采用合适的处理工艺,确保废水中的亚磷酸酯类物质得到有效分解或去除,达到环保排放标准。在聚氨酯胶黏剂生产过程中,也要注意对废气的处理,防止未反应的抗氧剂挥发到大气中。从生命周期评估的角度来看,亚磷酸酯类抗氧剂的使用虽然增加了一定的生产成本,但由于其能够提高聚氨酯胶黏剂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减少了产品因性能劣化而需要更换的频率,从而在整体上降低了资源消耗和环境负担,具有一定的环境效益。
安全性能
在安全性能方面,亚磷酸酯类抗氧剂一般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大多数常见的亚磷酸酯类抗氧剂急性毒性较低,对人体皮肤和眼睛的刺激性较小。例如,通过相关毒理学测试,亚磷酸三苯酯(TPP)的半数致死量(LD50)经口摄入对大鼠大于 5000mg/kg 体重,属于低毒物质。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只要遵循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如佩戴防护手套、护目镜等,就能够有效避免操作人员接触可能带来的危害。同时,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亚磷酸酯类抗氧剂应避免与强氧化剂、强酸等物质接触,防止发生化学反应,确保储存和运输的安全。
结论
亚磷酸酯类抗氧剂在改善聚氨酯胶黏剂加工稳定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独特的抗氧作用机理,能够有效抑制聚氨酯胶黏剂在加工过程中因高温、机械剪切和氧化等因素导致的性能劣化。不同类型的亚磷酸酯类抗氧剂具有各自的特性和适用范围,通过合理选择和使用,并与其他助剂协同配合,可以显著提高聚氨酯胶黏剂的热稳定性、机械稳定性等性能。实际应用案例也充分展示了亚磷酸酯类抗氧剂在提升聚氨酯胶黏剂产品质量和拓展应用领域方面的积极效果。同时,在环保和安全方面,亚磷酸酯类抗氧剂也具有一定的优势。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未来亚磷酸酯类抗氧剂有望在性能优化、与新型聚氨酯体系的适配以及绿色环保等方面取得进一步突破,为聚氨酯胶黏剂行业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作者姓名。文献名 [文献类型标识].[刊名]/[报纸名],[年,卷(期)]/[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2] 作者姓名。文献名 [文献类型标识].[刊名]/[报纸名],[年,卷(期)]/[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此处根据实际引用情况准确列出引用的国内外文献)
(此处插入 3 – 5 张相关图片,如不同亚磷酸酯类抗氧剂的分子结构示意图、添加抗氧剂前后聚氨酯胶黏剂的热重分析曲线对比图、应用案例中的产品性能数据对比图等,并对图片进行清晰标注和说明)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业务联系电话:张总: 138 0173 8246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返回顶部
首页
产品
电话
联系
Baidu
map